来源:儿童童话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走在家乡的小巷上
文/夏雪纷飞
我的家乡有很多小巷,而且巷巷相通。每一次,吃过晚饭,我就特别爱到小巷里转悠。
这是一条平常而又普通的小巷。巷,很短,一眼望的到尽头。每当此时,小巷里会出现我的身影,独自信步在小巷里,不时的伸出手抚摸身边古老斑驳而又沧桑的老墙,都是用青石块垒起来的,而且出现一道道石缝,是时间流逝痕迹的最好见证,这老墙曾被人们遗弃过。出于好奇,我抬头向上望,这真是一个妙处,在墙角上,在四季风雨里,曾经吸引无数人目光的一些不知名的小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中间还点缀着一些细小的花儿,有种让人感到流淌在心中的韵律,令人感动,令人温馨。
这老墙有记忆吗?我总觉得它带着六百多年的记忆而沉默不语。我轻叩这古老的墙壁,我想敲醒它的记忆,向我讲述它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然而,这一切它只是沉默,沉默,再沉默。
小巷总是带着几分宁静,几分神秘。很多刚到这里的游人,是不敢在小巷里独自行走,因为他们很容易在小巷里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而对于我这个从小生长在这里的人,是不怕,也不用担心迷路。反而倒是喜欢独自行走在小巷里。
我也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过小巷。曾经是铺着石板路的小巷,如今却是水泥路。雨中漫步在小巷中,已不用担心脚上会有泥土跟随着我。只是雨水渗入鞋里,我却浑然不知。
再往前走,小巷两边是高高矮矮的小屋,有青砖的,有粉墙的。小巷一边,出现一院落,当你走进这沉重而又沧桑的古门,这也可以说是一扇空洞的门。现在没有阳光,只有雨丝飘落。院落里,屋檐上的青草,在雨中更显得青翠,偶有一两只小鸟立在小草上,唱着自己的歌。真是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景。
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偶尔有一两辆自行车从我身边擦肩而过。小孩欢笑地你追我赶,不经意间撞上了我,连说对不起,就慌忙而跑。看别人脚步匆匆,只有我是慢慢地,一步,一步,我踏在这风景里,我是这儿美丽的过客,在这雨中的小巷中若有所思,漫无目的地行走。
我只是清晰地记得,在这条小巷里,我被一头牛追的情景。
从小长到大,我从没被牛追过,也不知道牛也会追人。然而,就在去年,小巷打破了已往的宁静,变得不再平静。我也像平常一样,在小巷里转悠,忽见前面走来两头牛,怎不见看牛人,奇怪。本想大胆的站在一边让它们过去,小巷窄小,我只有把身体贴在墙上了。没想到一头牛把头转向我,我吓得转身就向前跑,不知是什么原因,牛却追赶上来,哎呀,不得了,我的心在“嘣嘣”乱跳,没命的跑,前面迎来一人,见我如此慌张,我跑,她也跟着跑。此刻,我恨不得自己能飞,飞过这堵墙,然而,现在,我真的害怕了。那呼喊声,脚步声,叫声,在小巷上空回荡……
正在紧急时刻,看牛的主人也不知从那闯出来,大声呦喝一声,抓住了牛绳,才制止了这场追赶。此刻,我已上气不接下气,两腿发软。吓得差点晕了。看牛主人忙向我道歉,说自己只去小店买一包烟的工夫,这牛就……,我忙说没事,其实我的心还在乱跳。
自那次被牛追了后,很多人认为我再也不敢再在这条小巷上行走了,其实,她们错了,我不相信我都那么“幸运”又会遇到牛,我依然踏步在这里。
我喜欢在这样的小巷上行走。听被我浅浅叩响的脚步声,浅浅的美好,很心怡,走着,走着,便走进了童年。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柔和的月光轻轻地铺在小巷的青石板上,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在小巷里穿行。他们一会儿躲在小巷的呼和浩特癫痫病医院,这里治的好角角落落,一会儿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大声的喊一声,给对方一个惊吓。我时常不注意被吓得心跳得好高好高。埋怨对方不该这样神出鬼没,无奈,就想报复,等时机也吓吓他们。还有的小朋友干脆在小巷里你追我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满身是泥,回家只能听母亲的抱怨,有的还挨母亲的一巴掌。但他(她)们依然乐呵呵!
这一切都已成曾经,但我仿佛觉得就在身边,儿时的欢笑仿佛还在耳边。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想重来一次,抓住美好,潇洒地走一回。
慢慢地已走到小巷的尽头,我驻足在这,去聆听风的声音,它带着一种独特的气息,让我用最平静的心去感受小巷独特的美,捕获路边最真实的风景,一条小巷,雨丝飘飘,一簇墙角上的小花,几声清脆的鸟鸣,还有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追赶,足以让我陶醉……
家乡的年味
文/姚良建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时轮飞转,四季匆匆,不觉又是一年新春到。“过年喽——”小时候一进腊月便情不自禁地蹦跳着喊起这句话,想来倍感亲切、无限怀念。
儿时过年感觉特别欢愉和新鲜。一进腊月,大人们便开始起早贪黑地忙碌起来,杀猪宰羊、煮肉蒸馍、做年糕、挂灯吊彩、请神扫房……孩子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一边闲着,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得抱柴烧火、给父母打打下手。虽然累点但无比,不仅能饱餐自家做的滑爽嫩香的豆腐脑,大快朵颐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的年猪肉,还能享受平时很少吃的白面馍、枣花卷、豆包之类,当然娘也会把豆腐渣蒸成饼子,用干白菜、豆腐作馅儿包成的黑面(从小麦麸皮中筛出的面)包子,在头过年的那些天里吃。虽然没多少油星儿但无论如何不再是一日三餐窝头就咸菜了,心里那叫美呀。
腊月的晚上通常睡得比较晚,爹娘要把一年的收入细细盘点。看看该如何花销?过年了给老人置点啥?买几挂鞭炮?孩子们的压岁钱给多少?这些都得提前计划、精打细算。常常听着父母讨论着如何开销,自己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常看到娘还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裳、钉扣子、飞针走线赶制一家老小过年的穿戴。
除夕之夜,吃过期盼了一年的肉饺子,就一溜烟跑到只有过年路灯才亮的街上。此时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都出来了,你点一个二踢脚我放一挂长鞭炮,看看谁的炮最多、比比谁的鞭最响!只有这时回家晚了才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大年初一了,一家人早早起来,要先给祖母及大伯大娘叔叔婶子们磕头,再一大家人一块去给长辈和乡亲们拜年,当然都会给一些花生、糖果、玩具或三、五毛的压岁钱,有时也会送给小孩儿们每人一小挂“机器鞭”,我们往往高兴得欢天喜地!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穿着新衣裳,戴着新帽子欢蹦乱跳、连呼带叫地跟在大人后奔跑着、嬉闹着……有一年春节,伙伴们都是上下一色的新衣裳,可自己却是哥哥穿过的娘又拆开、里当面翻新缝制的“二手货”。为此自己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不容分说跟娘撒起刁来,不吃不喝哭闹着好一顿折腾。
在城里待久了,便渐渐淡漠了许多乡事乡情,然而对于家乡过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那浓浓的年味,那红红的灯火,还有乡村里特有的热闹与喜庆,想起来总会让人牵肠挂肚、魂不守舍。记忆里,儿时的过年不单是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乡下传统而隆重的拜年风俗。看新年这天一大早,街上成群结队、说说笑笑、浩浩荡荡、挨家串户的“走节”队伍很是热闹和壮观,这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
时光如梭,岁月悠悠。我苦难一生的父辈们大都已作古,再无法享受到如今芝麻开花节北京羊羔疯专科医院节高的。昔日的小伙伴也都到了“不惑之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如今乡村过年再不用自家磨面碾米做豆腐;父母不用为了一家人的吃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家家户户也不再蒸枣馍、杀年猪、“自力更生”忙着赶年了;现在的村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快快乐乐掏出积攒的票子或潇潇洒洒地用卡一划,想买啥就可买啥!像敲大鼓、荡秋千、舞龙狮这样的喜庆场面也很少见了,传统的年俗越来越简单和形式化。看着大街小巷到处喜庆祥和、红红火火,集市上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时尚年货和人们脸上荡漾的喜悦,听着彼此起伏的叫卖声与欢快舒畅的“迎春乐”,处处洋溢着美满和富足,流淌着幸福与欢乐……现在过年,虽然除了看春晚还有许多的娱乐方式,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春节,是岁月的一个驿站,无论山高水长、路途多么遥远,漂泊的游子千里迢迢总要赶回梦寐的故乡,让孤寂的心灵安享家的温暖;让久违的、和得于团圆。春节,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情结,它牵连着我们的一世一生。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村庄依旧,乡情依在,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再也寻不到家乡昔日的模样,儿时过年的情景已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一种美丽的乡愁!在享受幸福新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努力与珍惜。我想,过了春节,又该奋力扬鞭、跃马出征了!
怀想家乡那口老井
文/王忠民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回了一趟全州乡下老家大井头村,看到村头的那口老井,心里顿时暖暖的,因为我是喝这口老井的水长大的。
老井位于村东头,石块砌的井壁,青砖铺就的井围,清洁而古朴。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二百来口人,全用这口井。一年四季井水汩汩而出。老井旁边长有四棵大树,如同卫士护卫着老井。那棵椿树高三四丈,挺拔茂盛,树冠似伞;那棵槐树身有水桶粗,枝条稠密,叶盖如织。这蓝天、白云、绿树、水清的自然环境是当时村里一个亮丽的景点。那时村里每家都有一对木制的水桶,用桐油油得黄亮,结实而笨重。一米来长的井绳大多用麻搓成,大拇指粗细,汲水时既不勒手又好用力。早晨是汲水的高峰,家家户户的青壮年挑着桶到井边担水,见了面点点头,递支烟或者稍稍聊上几句。晌午时,收工的农人在回家之前,总喜欢绕至井边,放下农具歇歇脚,用井水洗把脸,或者一口气喝下一瓢刚出井的水,疲惫和劳累仿佛就消去了。因而,在村里人的心目中,井已非一般意义上的水源,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依托。
每当风和日丽之时,常有年轻的姑娘、媳妇结伴到老井边洗衣物。常言道:“洗衣如清心。”那清清井水洗去污渍,同时,也给洗衣人带来了愉快的。姑娘及少妇们那搓、揉、拧的欢快姿态似舞,那朗朗悦耳的说笑声如歌———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老井的井台,恰似她们表演的舞台。
老井冬天吐着雾气,水温温的,带上些许暖意。每至三九严寒,大雪封门,天冷得不能伸手,井里却热气袅袅。从井口往里一看,井水越发显得清冽灵动。小时候不懂事,喜欢刨根问底。奶奶说,井底有龙王,这飘渺的气息来自井底龙宫,多少带有神话色彩,及至学了高中地理,才知道奶奶的话是十足的民间想象。
到了盛夏,这阔亮的井台,清凉的井水,浓密的树荫,给了大家一个乘凉的好地方。吃过午饭,村里人喜欢聚在老井旁歇息。讲故事的说古道今,海阔天空;下棋的相互厮杀,你攻我挡;闭目养神的鼾声阵阵。渴了就喝井水解渴;热了就打井水冲凉,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老井的恩泽。
儿时的我经常跟着母亲去老井挑水,挑水人的肩上都是用竹板或柳木做的扁担,两头垂下来的铁钩上,两只水桶随着挑水人轻盈的步子摇摆在田治疗癫痫病选择哪家医院比较合适埂上。我爱看母亲手摇辘轳的动作,随着她的胳膊摇动几下,一桶清澈甘甜的井水便被提了上来,有时我会对着水桶��炅娇凇K凳祷埃�真像现在冰镇雪碧的味道。
老井是何时修建的,村里没人知道。但从井壁上磨蹭出的道道沟痕来看,好似古稀老人脸上的皱纹,显示出它的经历已很久远。全村老幼以及牛羊牲畜、鸡鸭家禽饮用之水,当时,全靠那口老井,老井水哺育着村庄繁衍生息。
我问过邻居老爷爷,我们村为什么叫“大井头”?爷爷说他小时候这口井就有了,可能是时间久了与井有关的缘故,人们便一直称之为“大井头”,但重要的不是她有多么动听美丽的名字,而是她默默无闻,毫不吝啬地养育了我们,滋润了我们这片贫瘠而又干渴的土地。
我喝着老井的水渐渐长成少年,也像其他伙伴一样,慢慢开始担当起挑井水的任务。每当放学后,我们便不约而同地挑着水桶到老井去挑水。初挑时,肩膀被压得很疼,还肿了好几天,我的伙伴们都是如此。但没有人会在意肩头的这个肿痛,而是继续挑起扁担,哼着歌,在叮叮当当水桶的碰撞声中,来回挑着井水。挑井水成了当时村里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也可以说是生存方式的所需。
日子一天天过,井水一天天挑,我也一天天长大,老井的水我不知挑了多少、喝了多少。后来,我远离老家,走进了城市。
友人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家乡的村子因常遭水灾不得不举村迁移。临迁的那日清晨,村上十数位老者竟相约来到村子前的老井边齐刷刷跪地,焚香膜拜,以谢老井的哺育之恩,其庄重的程度不亚于祭祖。从这一故事中,我想及“饮水思源”这一成语,我们的民族是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这源远流长的“井”文化中亦可见一斑。
家乡的桑葚
文/张海潮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江段南岸之首,南部多山,林茂水丰,植物多样,北临长江,河湖广布,生态。湿热的气候特别适宜桑树的生长。
桑树,南部山区遍布,就连北部临江的小河湖泊沿岸也有很多很多。不仅长得高高大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也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的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就连味道和功效,也与其他地区的桑葚果实不同。东至的桑葚,不仅可以吃,还能祛病治病,据说疗效非常好。
如果单从外观上来看,东至的野生桑树,也和其他地区的桑树没有太大的区别,桑树叶子肥大,舒展绿嫩。也许是光合作用好的缘故,东至的桑葚长得大,肉质水分充足,很甜。
东至桑树,最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所结出来的桑葚果实,个大、肉厚、色紫。从果实的结法上看,大多是像樱桃像梨子一样,通过一个细长的“果柄儿”,扎堆挂在树枝和树杈之间,果实与树之间,通过一个小“把儿”连着,然后三三五五个果儿扎堆结在一起。有的甚至连树干上、枝干上也有,大都是单独“爬”在枝杈上,果实与树干之间,也有果柄相连的,只是那柄儿短些,不仔细看,以为没有呢。难以想象的地方都结出的桑葚,总是让采摘桑葚的人,感觉到很不可思议,这地方竟然也能长出来个桑葚来!
除了长的地方奇特,东至的野生桑葚,味道也和普通的桑葚大不相同,首先是味道特别,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抓在手里,一不小心那桑葚的紫色就会染到手上,所以采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最好摘九成熟的,这样干净。力气大的,采摘桑葚时,无需上树,在树下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拼命地摇晃桑树枝干,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薄膜上,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为什么会得癫痫?的印记。
我常看到贪吃的孩子,由于采摘太熟的桑葚,把自己的手和嘴唇染得乌黑乌黑的,就像化了装的小丑样。因为好吃,入口及化,甜香味浓,往往难免。最头疼的是难以保存。东至的桑葚太好吃了,吃过了最好的,当然其他地方的桑葚难入口了,即使吃桑葚弄得满手都是难以洗去的紫色,嘴贪的也禁不住诱惑,遇到个大色黑的桑葚,饕餮一番,那种味浓香甜的滋味渗入每一个味蕾,感觉到是世上无上的美味。
东至的那些野生的桑树,分布的范围特别广,到处都有到处都能看得见,没有专人做管理,也没有人把它当做稀罕物,每年的四五月份,桑葚熟了的时候,游人是可以随意采摘的。那些信手采摘桑葚果的,大都是带孩子游玩的,大都是看着满树的桑葚惊喜,一时兴起采摘几个的。每到桑葚成熟的时节,也有农村的少妇采摘点桑葚做成桑葚酒,或者作成包含桑葚的蜜丸,供家中的男人和小孩长久食用。
山里的村民说,东至的桑葚,是上天送来的美味,吃着爽口还能包治口疮和胃病,的确神奇。朋友,如果你四五月份有机会去东至,千万别忘记,采摘点东至的桑葚吃,健脾健胃健肠道,还能治疗很多胃肠道疾病呢,最为重要的,那里的桑葚,味道特别的好,吃过一次,一辈子忘不了。
家乡的酒
文/李治亚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不太喜欢喝浓烈的酒。毕竟喝到嗓子里,感到一股浓浓的辣味。咽又咽不下,吐又不能吐,每次喝酒,总是眉头皱起一大把,那种样子,比喝药还难。因此每次赴宴,总是很忐忑。
不过我喜欢家乡的酒。
我的家乡在亳州,那是全国文化旅游名城,也是诗人曹操的故乡。说到亳州,或许人说,你们那里可是酒城,你们那里的古井贡酒可了不得,是闻名全国的八大名酒之一。是吗?每到此时,我总是不以为然,古井贡酒不也很平常嘛,家家户户摆宴席极其普通的一种酒,这有什么特别的呢。
体会家乡的酒不平凡,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是在石家庄。几个老同学聚会,都是河北、山东的,有人居然拿出我们的家乡酒-——古井贡酒,让我欣喜的眼都绿了。同学们都说老李,这是你们老家的酒,居然没见你拿过来。
我�辶耍�说道:路那么远,带一瓶酒真的不太适合。
说是说,饭桌上该喝还是喝。好久没有喝到家乡的酒,现在在异乡居然看到故乡的酒自然格外的亲切。而且亳州人喝酒似乎有种天然的激情,亳州土话说:亳州的麻雀都能喝二两,意思是走在亳州的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碰到一斤哥、二斤哥。有时到古井镇游玩,一靠近古井那个地方,便有扑鼻的酒香。
开始喝酒了,虽然酒并不多,但是微微有些醉意。有人便打趣道:亳州的酒为何这么有名,叫古井贡酒。
我说:这可要追溯到很远的三国时期,那时候老乡曹操还是汉丞相,虽然权倾朝野,可是对皇帝尊敬之心还是有的,于是就把家乡的九酿春酒献给皇帝,不像皇帝喝了,认为口味纯正,大为赞赏,从此九酿春酒便成了朝廷的贡品。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天子,家乡酒就更成了皇家的最爱。
当然,如果只是皇家的贡品,古井酒就没有了平民化的色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岁月的更替,家乡酒的味道不仅没变,而且愈来越浓厚。红白喜事,大小宴请,亳州酒随处可见。
古井酒有很多种,也不一定只是古井贡酒,走到亳州古井镇,大大小小的酒肆随处可见。中粮酒厂、板桥酒厂、古井镇酒厂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这时候如今置身在古井的大街小巷,不用说品尝,就是闻一闻,也算醉了。
下一篇: 童年趣事儿童散文
友情链接
武汉癫痫病医院 武汉癫痫病专科医院 治疗癫痫病的医院 癫痫的治疗 北京治疗癫痫的医院 治疗癫痫病医院 癫痫病的治疗方法 癫痫病专科医院 癫痫病能治愈吗 武汉中际医院 武汉中际癫痫病医院正规吗 北京癫痫医院 北京癫痫病医院 郑州癫痫病医院 武汉癫痫病医院 武汉治疗癫痫的医院 武汉治疗癫痫的医院 北京癫痫病专科医院 武汉看癫痫病医院 有哪些治疗癫痫的好方法 得了癫痫能治好吗 得了癫痫能治好吗 小儿癫痫病能治愈吗 癫痫病的治疗方法 羊羔疯能治好吗 治疗癫痫的方法有哪些 癫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癫痫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癫痫病症状 癫痫病症状 癫痫症的症状都有哪些 怎么才能治好癫痫 怎么才能治好癫痫 癫痫到底能不能治好 癫痫到底能不能治好 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癫痫病能治愈吗 癫痫症状 西安治疗癫痫病医院 植物网 治疗癫痫病医院 武汉癫痫病专科医院 西安哪家癫痫病医院好 南昌癫痫病医院 西安中际脑病医院怎么样 癫痫病症状 成都癫痫病医院 北京癫痫病医院 武汉癫痫病医院 哈尔滨癫痫病医院 癫痫病能治好吗 湖北癫痫病专科医院 济南癫痫病专科医院 郑州专业的癫痫病医院 郑州哪家癫痫病医院比较好 郑州治疗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郑州军海癫痫病医院怎么样 全国治疗癫痫病医院 北京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癫痫病怎么治疗 武汉癫痫病专科医院 湖北治疗癫痫病医院在哪 郑州治疗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河南癫痫病专科医院 哈尔滨治疗癫痫病费用是多少 黑龙江癫痫病专科医院 陕西癫痫病专科医院 北京癫痫病专科医院